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网
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04月08日 19:29  访问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赣府字〔2019〕1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新工科建设,引导我省高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江西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推动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25年,原则上每所本科高校应至少建设1所现代产业学院。

分批组织认定30个左右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三、建设原则

(一)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紧密对接,促进新工科建设落地见效,精准加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形成区域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联合发展的新局面。

(二)服务产业,优化结构。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面向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专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大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力度,积极探索跨业界、跨学科、跨专业整合教学资源,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构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四)多元协同,共建共管。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建立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构建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的新格局。

四、建设任务

(一)统筹谋划产业学院建设

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优势,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快学院转型,调整传统学科型学院设置方式,依托优势学院或学科专业(群)积极组建产业学院、行业产业和产品学院。鼓励和支持高校与省内外大型重点企业和区域、行业骨干企业合作,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从业能力、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对接,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校企联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二)加强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

引导高校主动对接我省产业发展前沿开展专业设置,重点支持有色金属、中医药、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大健康、节能环保等关系江西发展、关乎产业安全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在省一流专业评选中增设产教融合专业专项指标。

(三)开发一批校企合作课程

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校企联合开展课程结构优化、联合组织课程教学、联合编写教材讲义。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100门左右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在省一流课程评选中增设校企合作课程专项指标。

(四)打造一批实习实训重点基地

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联合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多元办学主体的新型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教学计划中安排实习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学年,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30%。统筹各类优质资源,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和真实项目,打造30个左右集产、学、研、转、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重点基地。

(五)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鼓励产业学院培育和引进行业权威、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担任专业带头人。探索实施产业教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和推动高校选派一批优秀科研骨干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从企业选聘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合作企业拥有相关专业方向的师资团队,企业师资数量应与学生培养规模匹配(生师比≤16:1)。建设30个左右产业学院名师工作室(坊),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六)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学校优势专业,持续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现代产业学院内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开展应用课题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服务,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推动协同创新,实现高校知识溢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统筹规划。省教育厅、省工信厅会同有关部门协同高校、地方政府与合作企业,加强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及运行的科学指导,组织开展产学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各高校要结合我省战略产业,将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制定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的专项建设方案,在政策制定、人财物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

2.完善管理机制。创新产业学院的办学体制机制,在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举办高校和依托专业中开展招生改革试点,允许高校根据产业人才培养需求,设立单独招生计划,在招生指标和项目评审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探索建立由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产业学院理事会(董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管理模式,产业学院日常管理团队中,合作企业专职管理人员占比不少于30%。

3.加大经费保障。省教育厅将把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纳入“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分配因素,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省工信厅对参与建设现代化产业学院的企业给予相应支持。参与建设高校应统筹企业和地方财政投入等经费,设立产业学院专项资金以保障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

4.强化人才保障。支持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高校加大现代产业学院高端研究人才和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各高校人才优惠政策要优先引进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构建优厚的人才待遇、人才培育、人才激励和人才服务政策,通过引培并举建设稳定的产教融合高水平人才梯次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