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网
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方案
2024年04月08日 19:14  访问量: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省份、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决策部署,推进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撑产业链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思路

聚焦我省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6大优势产业及其进一步延伸的14个产业链,选择省内外最具优势地位的科研机构作为核心平台,并由核心平台的依托单位牵头,联合业内优势科技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合理分工,协同合作,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二、基本原则

(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依据各产业链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成熟程度及发展态势,分期分批组建创新联合体。对支撑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联合体,优先予以重点支持。

(二)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引导产业链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坚持自愿原则,实行进入退出动态机制,构建开放协同创新格局,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科技创新合作联动,服务产业链和全省产业发展。

(三)政策协同,齐抓共管。强化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政策协同,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及资金、人才等政策资源向创新联合体倾斜,形成“多位一体”政策合力。

三、基本条件

创新联合体由牵头单位联合相关单位组建。牵头单位及其他成员单位应分别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牵头单位。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企业作为牵头单位的,应是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由高校、科研院所等作为牵头单位的,其研发重点须紧密结合产业链技术需求,研究基础及水平在国内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2.具有创新组织能力。集聚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创新资源,有足够的前沿技术识别能力和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发现并抓住产业变革中的创新机会;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院士、专家团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能够发起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为行业提供技术咨询、国际合作、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

3.具有集聚高水平研发人才队伍能力。有在国内该专业领域具备较大影响的高层次人才领衔科研工作,能够集聚富有创新激情的科技创新人才以及高效运行的管理服务团队。研发人员队伍应达到一定规模。

4.具有科技创新核心平台建设能力。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研究方向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能力和水平有比较优势,能够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任务。

(二)其他成员单位。

1.应与业界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国际合作、品牌建设等方面具备合作基础和合作意愿。共同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期间,成员单位能够各负其责。根据需要可增减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一般不少于10个。

2.高校、科研院所作为创新联合体成员的,应拥有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研究方向和内容与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密切相关。

3.企业作为创新联合体成员的,应处于本产业链中,具备一定的研发和技术配套能力,能够及时配合提出制约产业链做大做强的技术瓶颈,与其他成员单位有效互补。

四、创新联合体布局及重点任务

聚焦我省6大优势产业,在14个产业链分批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原则上选择以下核心平台,也可选择其他更具优势的核心平台。

(一)有色金属产业链。在3个细分领域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是在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省科学院等机构,组建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稀土采冶、绿色均衡高值化利用、稀土材料制品等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在南昌大学(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省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钨控股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及业内一流企业等机构,组建超高温金属新材料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钨钼钽铌等超高温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装备研究;三是在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学院(铜钨新材料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江西理工大学以及铜产业重点企业等机构,组建铜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新一代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高端铜金属材料制品、废杂铜处理、铜材精深加工、低碳冶炼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电子信息产业链。在3个细分领域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是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西分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华东交通大学、省内外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组建数字融合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移动智能终端、数字视听、通信模组、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晶能光电、联创光电等机构,组建发光材料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发光材料及器件、芯片制造、高端装备、光源与灯具等关键技术研究;三是在江西省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研究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机构,组建信息安全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信息安全、技术、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三)现代家具产业链。在赣州市南康区家具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研究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省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组建现代家具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新材种木材的使用和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家居产业智联网“一网通”、智能家具生态设计、高性能金属家具等关键技术研究。

(四)汽车产业链。在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同济大学南昌汽车研究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江铃集团、华东交通大学及业内一流企业等机构,组建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零部件研发、混合动力研发、电子电气架构、车联网与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五)虚拟现实产业链。在中国移动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华东交通大学、中国联通虚拟现实基地等机构,组建虚拟现实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光学元器件、光电组件、近眼显示、感知交互、图形运算、内容制作、人体工学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六)航空产业链。在江西航空研究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602所、昌飞集团等机构,组建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航空产业、理论与应用基础、专业领域前沿技术创新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七)文化和旅游产业链。结合我省产业发展实际,着力推进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萍乡市工业陶瓷研究院等机构,组建陶瓷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服务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开展陶瓷文化遗产资源整体保护技术研究、江西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陶瓷艺术设计、陶瓷文创旅游产品开发、陶瓷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

(八)房地产建筑产业链。在南昌航空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研究院)、新余学院(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省建工集团、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新余钢铁集团公司、方大钢铁集团、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组建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桥梁工程、装配式光伏工程、装配式地下工程、装配施工装备与工艺、建筑信息化与管理、人工智能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九)商贸物流产业链。在万佶省级物流信息平台、高安数字物流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华东交通大学、向塘国际物流港、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南康赣南物流中心、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上饶赣东北物流中心、抚州海西物流园等区域性物流中心及省供销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枢纽等机构,组建商贸物流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城乡配送体系、冷链配送模式、绿色物流、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十)生物医药产业链。在2个细分领域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是在赣江中药创新中心、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省药物研究所、省科学院、省内中医药企业等机构,组建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中药新药研发、中药高效制备、中药材活性筛选与药效评价、中成药质量评价、药效物质定性定量分析、中药固体制剂制造、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开发、中医药循证研究等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在南昌大学(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江西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省内医疗器械企业等机构,组建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医学检测设备、智能手术设备、高值耗材、医学诊疗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

(十一)新能源产业链。在2个细分领域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是在晶科集团(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赛维集团(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其他相关机构,组建光伏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光伏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光伏生产核心装备制造、光伏材料生产过程资源综合利用、高效电池及组件产品的研发、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新型光伏产品的开发及系统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在宁德时代宜春新型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赣锋锂业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宜春高新材料研究院(省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省科学院、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机构,组建锂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锂资源开发、锂盐深加工及金属锂冶炼、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十二)绿色食品产业链。在5个细分领域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是在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江西农业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机构,组建食品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现代发酵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与大型系列化研究设施,食品加工、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在江西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疾控中心等机构,组建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猪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猪育种理论与技术、猪功能基因与营养互作、生猪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三是在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农科院(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其他相关机构,组建现代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作物优异种质形成与演化规律、种质资源特性精准鉴定与创新、重要性状基因协同调控机理、作物高效育种技术、突破性作物新品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四是在省农科院(省家禽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江西农业大学、家禽种业企业等机构,组建现代家禽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家禽优异种质形成与演化规律、种质资源特性精准鉴定与创新、家禽新品种(品系、配套系)培育、粪污资源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五是在省林科院(省油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其他相关机构,组建油茶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良种选育与繁育、高效栽培、经营机械装备、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

(十三)钢铁产业链。在新钢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省科学院等机构,组建钢铁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低碳冶金、纯净钢冶炼、钢铁冶炼渣高值化利用、钢铁全流程智能化制备等关键技术研究。

(十四)纺织服装产业链。在中纺院共青分院等平台中选取一个作为核心平台,以其依托单位牵头,联合恒天(江西)纺织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服装学院、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等机构,组建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纺织工程设计、生物基纤维研发、纺织产业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艺及装备应用、服装家纺创意设计及品牌建设、产品检测与技术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

五、组建程序

(一)确定牵头单位。由省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商产业链链长制责任部门,依据产业链发展情况,择优明确牵头单位。牵头单位应牵头设立工作专班(创新联合体秘书处),作为日常管理常设部门,牵头梳理本产业链发展痛点、堵点,制定研发计划,统筹产业链需协同攻克的关键共性技术,负责沟通协调、信息统计、宣传报道、定期调度协同攻关技术研发进展情况等工作。

(二)签署联合共建协议。本着公平自愿原则,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协议》,明确创新联合体宗旨及定位、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技术创新目标及任务、项目实施及经费匹配原则要求、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许可使用及转化收益分配办法、成员单位权利及义务、违约责任追究方式等,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做到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研发人员互聘、协作研究成果及效益共享。联合共建协议必须由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共同签署、盖章后生效。创新联合体组建后,牵头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原行政管理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法人性质不变。

(三)链长制责任部门推荐。牵头单位提交《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申请表》《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协议》及其他相关材料,由链长制责任部门对创新联合体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推荐意见。

(四)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经链长制责任部门推荐后,牵头单位将《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申请表》《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协议》及其他相关材料,报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开展组建。

六、推进措施

(一)明确统筹协调推进机构。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助制定总体建设方案、支持政策,组织调度评估等。

(二)明确具体工作推进体系。每个创新联合体按照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体系推进,由相应省领导挂帅、链长制责任部门挂点帮扶(具体分工安排附后),责任部门指定1名处级干部作为联络员。科技主管部门对各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加强业务指导。

(三)设立专家委员会。每个创新联合体要选聘学术技术造诣高、熟悉本产业链发展的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专家委员会,人数约15名左右,定期对产业链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发展问题进行诊断,提出协同攻关方案,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科学确定联合攻关项目。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建议,结合创新联合体各成员单位的研发优势,围绕本产业链需协同攻克的关键共性技术,科学合理布局攻关项目,做到既有统筹又有分工,尽最大可能避免重复研究,通过项目协同攻关促进创新联合体有机联系。

(五)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每年由链长制责任部门统筹现有资金来源安排一定经费,资助本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和工作推进。经费原则上按照创新联合体内各单位牵头承担的具体研发任务匹配,由牵头单位商其他成员单位科学制定具体研发任务与经费匹配清单,对成功组建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在省级科技计划中每个给予200万元补助。注重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鼓励创新联合体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或其他方式筹措建设经费。

(六)凝聚政策支持合力。省委人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在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育及引进、科技工程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可按有关规定委托创新联合体承接,使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向创新联合体倾斜,形成支持合力。鼓励创新联合体培育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形成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依托创新联合体建立产业技术高端智库,协助相关产业战略规划制定、重大科技计划指南编制等工作。

(七)强化监督管理。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链长制责任部门要强化对创新联合体的监督管理。各创新联合体需严格按照《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协议》,建立权责统一的利益保障机制。